食光綻放 線上展覽

同步推出臉書『食光綻放 線上展』,將為您深度介紹參展人故事,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由桃園市勞工婦女協會推薦的客家醃漬食品-蘿蔔乾、老菜脯、梅乾菜,張古秀綢在瓶罐裡延續的客家歲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我們那個時代的人,都是這樣做的。」張古秀綢輕描淡寫的一句話,道出了客家女性一生的堅韌與奉獻。
她出生於中壢的傳統客家農村,家中十個孩子,在父母務農的辛勞裡長大。生活雖清苦,卻充滿土地的氣息與家的溫度。小學起,放了學便與姊姊一同下田插秧、割稻,回家後還要照顧弟妹、料理家務。童年在田埂與灶腳間奔忙,卻也在那段歲月裡,奠定了她的料理基礎。
小學畢業後,為分擔家計,她曾當過幫傭、進過紡織廠,也曾經營南北雜貨店。後來,因生活遭逢不易,加上孩子進入青春期需要陪伴,她毅然收起店面,把心力放回家庭。這個選擇,不只是為了家人,更是她對自我價值的堅持。
那個年代,客家婦女總是同時肩負農務與家務,在物資匱乏裡展現智慧。張古秀綢最擅長的,便是「乾、泡、醃、醬」的保存技藝。她與先生一同種植蔬果,依循節氣收成,製作梅乾菜、福菜、蘿蔔乾、老菜脯、酸菜、豆腐乳、醬冬瓜、蕗蕎、醃檸檬乾、薑黃粉、洛神花粉等,讓四季的滋味都能被封存,慢慢釋放在瓶罐之中。
雖然她從未以料理為業,卻憑藉紮實手藝成為鄰里間的好手。每逢年節,社區、朋友總是紛紛找她訂製米食與醃醬菜。她的料理不只是味覺的享受,更承載著客家女性勤勞與細膩的精神,是一份代代相傳的家園記憶。難能可貴的是,她從不藏私,願意將技藝傳授出去,分享這份深植土地的生活哲學。
在她的手裡,簡樸的蔬果化作耐心釀成的風味。這些瓶罐裡的滋味,不僅保存了季節,更保存了一代客家女性的堅韌與溫柔。
